首页 > 玄幻魔法 > 春秋到清朝 > 汉武盛世(4)

汉武盛世(4)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瘾婚试爱,总裁的心尖宠 末日之老祖要养娃 异界最强枪王 天地武魂 悲鸣七域:开挂修炼成帝 两界偷渡走私商 聊斋秘闻鬼魅传说与未解之谜 我在异世闯江湖 股神传说之崛起 说好的治愈,你致郁刀子发遍全球

文化

西汉文化建设,是在汉武帝时代取得重大突破。例如“兴太学,修郊祀,改正朔,定历数,协音律,作诗乐,建封禅,礼百神”等,继周代之后,“号令文章,焕焉可述。后嗣得遵洪业,而有三代之风”赞美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和创造。

汉武帝时代,数十年来多次挑起战争,割据地方的分裂势力完全被平定。秦隶终于成为西汉帝国所通用,完成文字上的统一,汉武帝推行“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的文化政策,结束先秦以来“师异道,人异论,百家殊方”的局面,于是“令后学者有所统一”,中国文化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。

以宽怀之心,广聚人才,给予他们文化发挥的宽阔舞台,诱使他们充份表现自己的文化才干。班固在《汉书?公孙弘卜式儿宽传》后的赞语中列数当时许多身分低下者受到提拔,终于立功立言的实例,指出正是由于汉武帝的独异的文化眼光,使这些人才不致埋没,于是备群士慕向,异人并出”,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文化盛况。

学术

汉初政治结构相继以“功臣”为行政主体和以“功臣子弟”为行政主体两种形态。在汉武帝主持下,又开始了向以“贤臣”和“能臣”为行政主体的历史转变。而以董仲舒、公孙弘为首的儒学之士纷纷进入执政集团上层,正顺应了这一历史转变的趋势。

在这一时期,中国以大一统为基本形式的高度集权专制政治体制得以成型,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得以基本形成,以儒学作为思想定式的制度也开始出现,不但确立儒学在百家之学的主导地位,更延续两千多年。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,聘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,实现所谓“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的历史性转变,儒学之士于是在文化史的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。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,对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,有限制和遏止的消极作用。但是,这一变革肯定“以教为本”,否定了“以法为本”,从而为中华民族重视文化、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形成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
教育

汉武帝元朔五年,创建太学,是接当时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。董仲舒指出,太学可以作为“教化之本原”,也就是作为教化天下的文化基地。他建议,“臣愿陛下兴太学,置明师,以养天下之士”,这样可以使国家得到未来的人才。所谓“养天下之士”,体现出太学在当时有为国家培育人才和储备人才的作用。

汉武帝时期的太学,虽然规模很有限,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五十名博士弟子,但是这一文化雏形,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。太学生的数量,汉昭帝时增加到一百人,汉元帝增加到一千人,汉成帝末年增加到三千人,汉平帝时,太学生已经多达数千人,王莽时代进一步扩建太学,曾经兴建校舍“万区”。

太学的成立,助长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,对于文化的传播,成为重要的推手,同时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有所转变,一般人家子弟得以增加入仕的机会,一些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,也有机会到朝廷做官。

思想

在思想方面,采纳董仲舒的建议。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的建议,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,大力推行儒学,在长安设太学。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,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,对后世中国政治、社会、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但是也有弊端,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。

外交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异世尚存 大领主的奋斗 昦天神帝 傲世琼霄 无敌从狂暴吞噬开始 变成精灵了怎么办 异界之神魂大帝 神农女帝 死神的一百个任务 这妖精好上头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