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中国道教也有趣 > 第十三章 李世民–这个祖宗得认 下

第十三章 李世民–这个祖宗得认 下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娇妻溺宠: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:为完成任务,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,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?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

法琳回到自己的别墅豪宅以后,经过三年多的闭关苦思,头发都快掉光了——这个可能看不出来,反正就是挺费脑细胞的,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,决定再次出手。

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先通过发表文章制造舆论,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,然后再去和政府谈条件。结果,当他发表了以《辩证论》为题的很多观点以后,还没来得及去找皇帝实施第二步计划呢,613年九月,道士秦世英就跑到李世民那告了他的黑状。

秦世英说:“陛下啊,那个法琳团伙亡我之心不死啊,上次教训了一顿还不老实,又在暗中搞风搅雨呢,您瞧瞧,这不是他写了好几卷子《辩证论》,不仅大肆鼓吹佛教比道教好,还大骂您老人家的先祖,大骂皇室,杀他几百次都够了。”当然,秦道士的说法比较文艺,说“讪谤皇室宗庙,毁黩先人,罪当罔上。”

秦世英这招可谓阴毒至极,龙有逆鳞,宗庙先祖岂可轻辱,李世民当时雷霆震怒。不过太宗总算是个明君,没有失去理智,冷静了一下再想想就明白了,于是派刑部尚书刘德威、礼部尚书令狐德棻(这时终于升官了)等人组成审判团,负责审理法琳一案。

据佛典记载,主审刘德威问法琳,当今陛下尊崇道教,奉老子为先祖,道教排在你们佛教上面这不是应该的嘛,你们还非想要压道教一头,你这不是脑子有病吗?最不应该的是,金口玉言,万岁都下旨了,你不但不执行圣旨,还四处造谣,毁谤皇室,你犯事了,你犯大事了,坦白从宽吧。

法琳也冷静下来了,官法如炉绝对不是开玩笑的,谁能不害怕,于是矢口否认,我哪敢不遵圣旨啊,没有的事儿。

于是,经过一个来月的取证调查、法庭辩论,在大量的事实面前,法琳依旧坚持无罪辩论,不坚持也不行了,真承认了那可是要命的。刘德威等人只好如实汇报给李世民,李世民一听不太相信,你们是不是消极怠工啊,去,把他给我叫来,朕要亲自审问。

面对皇帝,法琳引经据典,对答如流,据说接连回答了李世民二百多个问题,把李世民听得心悦诚服。不过这并不足够让皇帝就把这件事揭过去,还没个结论是不能免了法琳的罪,后来李世民又想了个办法。十一月二十日下诏说,你不是说佛法灵吗,给你七天好好念观音经,求佛祖显灵,如果显灵了就饶了你。

七天以后,李世民派人去看看结果,虽然菩萨、佛祖、罗汉什么的都没来救场,法琳却照样泰然应对。实际上,李世民已经有了给法琳免罪的想法了,派人把他带来,又详细问他佛和道的优劣,法琳对答如流,佛典方面肯定是要大力美化法琳,所以最后皇帝终于敬服于法琳的佛法渊博,把他无罪释放了。

事实上,李世民也的确对法琳从轻发落,安排他去益州度假了。临行前,法琳还作了一篇《悼屈原篇》,不禁让我想起在想当年,贾谊也曾被汉文帝贬到长沙,然后写了篇《吊屈原赋》,想来自古这些受了委屈的都喜欢和屈原沾点边。不过贾谊是公认的大才,司马迁把他和屈原合在一起作传,欧阳修也专门为了班固对贾谊的一句不合适的描写,专门写了篇《贾谊不至公卿论》为贾谊鸣不平,可法琳也仅在佛教界算是高僧,和屈原比想来有点不适宜吧。

无论如何吧,反正是法琳也写了,人家也说了自己是为了“寥申己志”,640年六月,还没有踏上四川的土地,可惜一代高僧病死在百牢关菩提寺。道友们可以看看地图,百牢关离四川已经不远了,再坚持坚持没准就到了。

有关法琳,后面在讲佛道之争时再介绍吧。

有些人会问,《西游记》里唐太宗李世民不是还派唐僧去取经吗,感觉小说里面的大唐就等着佛教来救万民出水火呢,就等着唐僧取来的真经拯救这个地球了,那不是应该很重视佛教才对吧?

有关唐代的佛教问题,我们也讲了一些,就不再详细探讨了,整体上,唐太宗对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兼容并用的态度,只是对道教多了一层尊祖的意思。随着尊道抑佛的政策深入化,佛、道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,斗争日益激化,出于政治、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,唐朝政府为了稳定和平衡才会有偏向道教的一些措施和行为,此后的历代大唐皇帝们,也基本上效法了唐太宗的宗教政策。

有学者研究过,经过法琳这件事,唐太宗对于佛教的态度还是有所改变,特别是贞观十四年前后,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。之前,李世民虽然为了国家的稳定发展的政治原因,才不会走极端去灭佛,但常期受到傅奕、魏征等人的影响,对佛教却也不会生出太大的好感来。特别是傅奕,这绝对是一位坚定的反佛斗士,后面再开个单章讲讲他和唐代的佛道之争那些故事。

正是由于这些道士、道士出身的大臣等时时在耳朵边上说佛教的坏话,早在贞观元年之时,就检校佛法,清肃非滥,“朕于佛教,非意所遵。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,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……子孙复亡而不暇,社稷俄顷而为墟……”,还说佛教是“殊俗之典”、“异方之教”,哪里比得上我们本土的“诸华之教”,“敦本之俗”。长孙皇后也夫唱妇随,表示“佛道者,上每示存异方为之教耳。常恐为理体之弊”。由于修订了氏族志,又认了正统华夏的老祖宗,自然就认为皇室血统是源于华夏的,比孔圣人的山东士族还要高贵的,这一套本位理论可以说是完全承袭了北魏太武帝。

由此可见,唐朝政府对于佛教的弊端认识还是很深刻的,也天然有警惕之心和偏见。通过李渊和李世民的有效地宗教政策的实施,全国的和尚总数从隋朝时的二十三万多人,到唐太宗时期已经降到了不足七万人,这和早期的李渊沙汰政策有很大关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:举世无敌,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!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:起兵造反,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