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中国道教也有趣 > 第三章 罗浮山炼丹着书

第三章 罗浮山炼丹着书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娇妻溺宠: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:为完成任务,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,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?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

翻翻历史就知道,葛洪恰好是成长在西晋八王之乱时期,其实自八王之乱开始晋朝就没安稳过,年轻时葛洪还参加过平叛,并且立了战功被封过官爵,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。

太安年间(302~303年),葛洪20岁左右,汉化的蛮人张昌发动起义,这件事《晋书》也有记载。张昌手下一个叫石冰的将领攻打扬州、江州、徐州等地,吴兴太守顾皉负责此次平乱时,派人召来葛洪帮忙,并且临时给了个将兵都尉的官职,差不多就是那种战时临时设置的小官,打完仗就不算数了,估计带领的兵也不会太多。非主力部队当然是没有直接和石冰的主力对阵的机会,所以葛洪的部队被安排去解决敌方的策应部队,战果还不错,全歼了敌人,葛洪也因为这次平乱的军功被封为伏波将军。

大概查了一下,整个汉朝四百多年里只封过三位伏波将军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马援,看起来汉代时这个伏波将军还是极有分量的。在西晋,仅凭葛洪立的这点军功就能封为伏波将军,就有点解释不通了,如果不是伏波将军已经沦为杂牌将军,就是史书记载有误,希望有道友能解惑。葛洪最后也没有接受封赏,而是取道去了洛阳,目的当然是搜求书籍、访寻名师了,这是不是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当时封给葛洪的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呢。

去洛阳广寻异书的事,在《抱朴子》外篇的自叙中也有记载,葛洪说张昌、石冰之乱平定后,自己便功成名退,本打算北上中原广寻异书,不巧正值大乱,只好中途打道回府。回来又碰上了陈敏在江东举旗造反,这下干脆连家都回不去了。于是就有了四处游历的机会,期间葛洪足迹遍及徐、豫、荆、襄、江、广等数州。当然,也不排除北上“广寻异书”是一种委婉的说法,年轻的葛洪应该也有去洛阳一展抱负的想法,从小学了那么多儒家经典,没受到一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也不太可能,只不过碰巧又遇上了叛乱罢了。

据《武昌县志》记载,葛洪曾在湖北范围内停留过几年,很多地方至今还有一些他当时的炼丹的遗迹,推测也是在这段时间的发生的事。

四处飘荡了几年,葛洪看到天下大乱,似乎有不可控制的趋势,就打算去南方躲避了,于是便有了广州之行。在广州,就职于广州刺史嵇含手下,得了一个参军官衔。《葛洪 传》中没有提及葛洪和嵇含的关系,《嵇含传》中也没有提及二人的关系。嵇含是嵇康的侄孙,但并不是以音乐出名,而在植物研究方面的成就非常高,由此大胆推测,二人必定互为知己,研究植物的嵇含和研究医学的葛洪肯定有大量的话题可聊,相互关系应该还不错。不久,嵇含被人暗杀,这对葛洪思想的转变影响很大,这从《抱朴子》里可以看得出来,“永惟富贵可以渐得,而不可顿合,其间屑屑亦足以劳人。且荣位势利,譬如寄客,既非常物,又其去不可得留也。隆隆者绝,赫赫者灭,有若春华,须臾凋落。得之不喜,失之安悲?悔吝百端,忧惧兢战,不可胜言,不足为也。且自度性笃懒而才至短,以笃懒而御短才,虽翕肩屈膝,趋走风尘,犹必不办,大致名位而免患累,况不能乎?未若修松乔之道,在我而已,不由於人焉。将登名山,服食养性,非有废也”。

把葛洪的原话引用过来,主要是能从中看出葛洪的思想的转变,那时候应该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,荣华富贵如何,高官显爵又如何,都挡不过世事无常,添的只是三千烦恼,自己好才是真的好,一切外物都是浮云啊,也从此动了一心向道,避世修炼的念头。

葛洪在广东又停留了几年,期间还去过越南一带访道采药,也多次拒绝了一些官职任命,显然避世想法日渐坚定了。大约在西晋灭亡的前期,葛洪回到了老家,从此闭门谢客。

晋元帝是313年当的丞相,那时葛洪30左右岁,十年前的军功又让他得了个关内侯的爵位。316年晋元帝正式登基,东晋时代正式开启,衣冠南渡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,前面提到过,五斗米道就是随着南渡而传入了江南。总体来说,这些变化对葛洪来说是好事,人都跑南方来了,首都也离家这么近了,外来的道教文化也带来了新的变化,也省去了再次北上广寻异书的麻烦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凰夜未消 火与剑之最后的国界 回到大明做海王 大唐:举世无敌,西府赵王遗腹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!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:起兵造反,嬴政竟是我军师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